内卷时代,如何从源头给教育减负?
加入时间:2023-12-16  来源:本站  作者:jyltm
 

2023年12月9日,教育源头减负论坛现场。(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图)

  “这不是愿不愿意改的问题,也不是能不能改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改。”2023年12月8日至10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届年会在北京举行。在12月9日举办的教育源头减负论坛上,论坛召集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将教育改革比作一场竞争。
  
  尽管对教育负担的源头在社会还是教育体系有不同看法,但学者们就教育亟待改革这一点达成了共识,比如推进高中阶段办学多样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中考改革等。
  
  当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负担的源头在哪里?减负的关键点是哪里?”展开讨论。
  
  以下内容摘自论坛现场对话,有所删减。
  
  部分对话嘉宾:
  
  王文湛:清华大学教授、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
  
  刘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
  
  王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
  
  张志勇: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
  
  教育负担的源头在哪里?
  
  王文湛:源头在社会,社会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社会公平等。毕业证书,决定了人们的分工、分层,两个同龄人,一个上职业中学,一个上大学,毕业3个月以后,看看收入的差别?社会问题不解决,教育问题解决不了。这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在教育上的反映。
  
  张志勇:教育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升学为本?这是根本的教学价值定位的问题。为什么现在负担重呢?一切为了升学考试的教育体系。升学考什么呢?就是考知识。在知识学习上,就不断去增加内容,无论教材难度是怎样的,考试难度不断往上加,造成学生的负担不断加码。
  
  王烽:我研究体制机制,要讲另外一个源头。之所以学业负担重、竞争激烈,最重要的原因是教育体系没给多样化人才的成长提供不同的机会。从小学到大学,学校都是排了队的,所有家长肯定愿意往前面的学校挤。现在除了重点学校外,其他学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学校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怎么培养出人才呢?
  
  减负的关键点是哪里?
  
  王烽:坚持高中阶段办学的多样化,是源头减负的重要途径。整个高中阶段是教育体系的腰部,如果它办学不多样化,整个教育体系就没法多样化,目前它是一个瓶颈。我们现在的高中教育,升学就是一个分数标准。从初中毕业以后,学生开始面临分流,现在很多教育焦虑、学业负担重,都是源于不愿意去中职、职校,这是一个重要的焦虑原因。
  
  推进高中多样化有两条路径,一是学校多样化,要形成普通高中、职业特色的综合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三大高中阶段学校体系。二是课程多样化,我们的课程没有难度梯次,或者有难度梯次只不过分成普通班和实验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多样自由的选课机会,让好的拔尖人才可以冒出来。
  
  刘坚:学生的选择性在高中阶段十分重要,要给学生选择的机会。当我们坐在德国课堂里、在英国课堂里,看他们16岁的孩子做事情时,我们真的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非常担心。我讲的这件事某种程度不是减负,重要的是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喜欢的事情,做的时间可能比现在还要多,但他不觉得是负担。不喜欢的事情、不该做的事情,该减就要减。
  
  我们团队在2020年发布了一组数据,研究发现,达到保证睡眠、每天体育运动一小时、每天早上有营养早餐、不出现手机依赖、每天自主阅读半小时以上这5个条件的学生,学业成绩和主观幸福感都很好。这是我们连续7年纵向追踪的数据。
  
  交通有红绿灯,教育也有红绿灯,要有底线,要按照规律办学。我认为,中考改革可能是从源头上减轻负担非常重要的事情。好的教育一定是在未成年人中间尽可能减少竞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王文湛:学生要有一定的负担,没有负担培养不出尖子学生,只是不要有过重的负担。我不赞成提倡欢乐教育、快乐教育。教育是苦中有乐,先苦后甜。没有一定的勤奋努力,培养不出高才生。就像运动员一样,不经过艰苦训练,成绩上去这不可能。专家们的论点和实际工作者的论点有时候不一样,一边从理论出发,一边从实践出发,两边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总之在困难中前进,既满足社会要求,又要按教育规律办学,两者要取得恰当的结合点。
  
  张志勇:教育要健康发展,就要给真正做教育的同志提供环境。在教育公平配置上下功夫,是从源头上解决内卷的动力。
  
  政府应该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最有效的是底部发展战略。就是哪个学校在底部,政府就该注入资源,让它成为老百姓爱上的学校。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