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过度包装“减负”
加入时间:2025-06-27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黄宗跃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快递协会、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反对商品过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
  
  精致点心深藏于多重锦盒之内,茶叶产品深陷“金碧辉煌”的嵌套包装……此类过度包装现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助长了奢靡之风,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背道而驰。
  
  经营者必须成为绿色转型的引领者。企业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大力推广易回收、易降解的包装方案,从源头实现减量。同时,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研发应用资源节约型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使绿色低碳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行业协会应切实发挥自律与监督职能,通过制定规范、曝光违规、实施处罚,推动形成抵制过度包装的良好行业生态。
  
  消费者是塑造绿色市场的重要力量。消费者的理性选择与监督行动,是驱动市场实现绿色转型的持久动力。应推动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充分认识过度包装的危害。消费者应自觉抵制华而不实的过度包装商品,优先选择简约适度的产品。日常践行自带购物袋、使用可重复容器、支持包装回收等绿色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同时,消费者应积极履行监督责任,发现过度包装行为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绿色消费体验,引导更多消费者参与其中。
  
  此外,监管者需成为规则与秩序的坚实守护者。相关部门应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对屡禁不止的过度包装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同时,通过政策激励措施,大力支持绿色包装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市场注入持续创新的变革动能。
  
  根治商品过度包装顽疾,是一项需多方协同、各尽其责的系统工程。全社会应形成合力,让包装回归保护商品、传递价值的本真,共同构建物尽其用的绿色消费新生态。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