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教育戏剧”提升孩子们直面气候议题的勇气 |
加入时间:2025-06-24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董亚楠 |
|
|
|
|
当气候变化遇上戏剧表演,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张薇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以创新的方式演绎了普通公众在气候危机议题中的行动。
作为自然之友玲珑计划第二期的伙伴,她发起了气候变化主题教育戏剧实践及推广项目,将教育戏剧与气候变化议题深度融合,把山林萤火、草原生灵等主题的教育戏剧带进社区和学校,让孩子们在戏剧的虚构情境中体验真实困境,探索应对之道,加深对周遭世界的认知,从而建立面对气候议题的勇气。
她的项目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气候变化的兴趣,还促使他们从知识转向行动、从个人带动家庭,为公众参与气候行动开辟了充满创意与温度的新路径。
让孩子带着兴趣,体验参与“气候变化”这一宏大议题
为何选择将“气候变化”这个宏大的议题与充满情感张力的“教育戏剧”相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实践体验学习中心项目主管张薇告诉记者,她一直从事教育事业,面对的都是或大或小的孩子们。
“跟孩子相处得多了,就看不得他们受苦受灾的事情。”张薇记得,2021年,河南郑州经历暴雨事件,很多孩子被困于地铁中,她特别难受。从那时起,她便开始关注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也迫切希望寻找一个课程方法教孩子们应对和适应。
相比带来恐惧和无力感的灾难现场展示方法,她认为找到一种方式帮助孩子们正视气候变化,并帮助他们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更重要。2021年,张薇接触了教育戏剧——这种以戏剧元素让参与者们体验和共创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虚构体验中学习面对现实的困境。
“这不正是让孩子们带着兴趣、体验参与‘气候变化’这个宏大议题很棒的方式吗?”张薇告诉记者,于是在2022年,她便以“气候变化主题教育戏剧方案及在地实践”项目,参加了玲珑计划公民气候变化行动。
在她看来,将戏剧形式引入气候变化应对宣教工作中很契合。“现在的孩子特别善于知识的学习——对气候变化知识层面的认识,他们容易做到甚至做得很好,日常行动孩子们已经了解,但显然他们想做的更多、想改变的更多。”张薇表示,真正的教育戏剧不是带着孩子们“制造热闹”,而在帮助参与者在戏剧的境遇中聚焦凝视困惑困境,探讨那些“人”为何“行动”的特质和意义。
她希望通过气候变化主题的教育戏剧方案及在地实践,让孩子们不仅知道气候危机产生的原因,还知道他们自己能如何影响这件事,甚至产生成功经验,为维护自己未来的环境权利发声。
在戏剧中做出选择和决定,在戏剧之外表达和行动
相较于传统的气候传播方式,戏剧教育在推动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现实中孩子们难以决定、主导比较难的场景,在戏剧中都可以实现,他们可以尽情探索。它用戏剧互动的有趣形式,让大家更愿意参与进来。”张薇说。
戏剧教育是通过怎样的路径去影响公众行动?张薇介绍,前期他们会先进行剧本创作,并生成气候变化主题的教育戏剧课程。
“教育戏剧非常关心参与者自身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每次共创,会先了解参与者的背景年龄与他们关心的问题,将气候变化故事主题与参与者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张薇说。
而且,教育戏剧是参与者全程参与戏剧创作过程的,最后看到的故事以及舞台呈现内容,都是在孩子们决定方向、创作情节、贡献台词等戏剧元素的情况下产生的。张薇表示,她在此过程,扮演的仅是引导者来构思故事框架背景,带大家想象。
比如,在浙江杭州新港村演绎的《星光萤火》剧本,他们给到的戏剧情境是“林子里的萤火虫因规划建设开河砍树引起气候变化而明显减少”,这时,参与的孩子们会自发思考怎么让清洁水源保留在萤火虫栖息地、如何带领本地村民进行保护行动。
“剧本的适用场景不同,组织引导方式也不同。”张薇介绍,2022年春,他们又把创作的《候鸟命运交响曲》实践课程,带到了上海某小学的课堂上,让孩子成为研究专家,借专家的“外衣”对上海本地东滩候鸟受气候影响的事实有所了解,并在助教的帮助下层层“破案”,最终找出候鸟迁移路线上影响气候的要素。
第一期项目持续到了2023年上半年,开展了工作坊、共创营、剧本创作等多形式的活动,并在多个城市进行了在地实践。
“孩子们用想象力和经验创造自己的戏剧情节,而这些行动在现实中可以借鉴、这些勇气和力量在现实中亦可鼓舞自己和周围。”张薇介绍,在推动孩子了解气候变化知识的过程,也让家庭中的成年人看到戏剧里孩子们对于气候变化的思考和发声,让他们有机会在戏剧中做出选择和决定,在戏剧之外还能表达和行动,去影响气候和环境。
穿“针”引“线”,在剧场里串联起不同地域对气候变化的体验
项目开展后,得到了一系列正向反馈,如:上海小学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设计候鸟迁徙地小桌游,在同学间传播,从候鸟角度看气候变化的影响;杭州新港村小朋友,在课程结束后,会让父母带领他们去巡河捡垃圾保护萤火虫;也有学生反馈未来职业方向考虑气候议题和政策倡导领域……
“我们欣喜地看到,参与项目的青少年和家庭表现出了积极响应,这更坚定了我们做这件事情的信心。”张薇表示,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项目覆盖面和覆盖效能上的矛盾。
去年他们又开展了第二期项目“大气剧团”——气候变化主题教育戏剧巡回实践及推广,希望聚集更多的气候教育伙伴和各地青年朋友。
“相比第一期项目,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公众对气候议题的了解程度随大家的努力而提升,青少年朋友们对于气候知识和应对意识的了解也令人欣慰。”张薇说,第一期项目希望唤起意识,第二期项目是让拥有意识的儿童、青少年、成年人都能够以剧团剧场为载体,从凝视到凝聚,在戏剧中行动起来。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戏剧教师作为‘针’,将身在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意识者们作为‘线’,在剧场里串联起不同地域对于气候变化的体验、感受、行动和宣言。”张薇介绍,第二期项目持续到2025年年底,教育戏剧老师们,将走向全国不同的对气候变化有感知和影响的地方,与公众一起,通过教育戏剧共创展演形式,创作与本地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的气候变化主题教育戏剧作品,然后打磨成教育戏剧集,推动这些课案、剧本在不同地区、场景下的实践和呈现。
“像苏皖春旱,近期广州肇庆等地的洪水,我都十分关注,希望将这些已发生的气候变化事件,进行挖掘写成剧本、教案,带到学校、社区与大家一起讨论、探索。”张薇表示,目前,也正好在戏剧进入中小学生课程大纲的节点,希望能更进一步地把教育戏剧形式和气候变化主题更好地结合表达。
在张薇看来,他们所做的教育戏剧并不在描绘此刻的社会,而是希望通过想象力描绘未来,从而改变社会,它可以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开放式地公众参与,一种对重大议题由公民参与的艺术干预。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