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建三:二十年,只为护鸟这一件事 |
加入时间:2025-07-10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周雁凌 季英德 |
|
|
|
|
“这只鸟是东方白鹳。东营是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也被称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指着《黄河口观鸟指南》里的各种鸟类,退休于山东省东营市广播电视台的郭建三如数家珍。同时,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东营市观鸟协会会长。
20多年前,郭建三以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身份,经常关注并大量报道黄河三角洲地区美丽的湿地风光以及丰富多样的珍禽候鸟,被许多同行称为“鸟记者”。2003年初夏,由于目睹了海滩开发导致一批黑嘴鸥幼鸟被亲鸟遗弃而死亡的场景,郭建三便萌生了成立民间组织保护鸟类的念头。2004年11月,他说服家人,把自家准备用于购房的3万元首付款拿出来作为注册资金,发起成立东营市观鸟协会,保护野生鸟类。这一干,就是20多年。
“当时推土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那些正在育雏的鹭鸟急得在天上盘旋。”回忆起那场“护鸟之战”,郭建三仍心潮难平。2013年春,东营市德州路东延工程计划穿过一片园林苗圃,然而数千只鹭鸟就在此繁殖。于是,郭建三带着连夜整理的鸟类监测数据,辗转奔波于市领导和相关部门之间。最终,工程多耗资5000多万元,绕道而行。由此,“白鹭园”不仅成为鸟儿的永久栖息地,更成为生态保护的经典范例。
针对个别市民热衷吃“野味”的现象,2012年起,郭建三带领协会与国际鸟盟连续4年合作举办“欢迎鸟儿节”,在校园、广场、公园等地举办“保护滨海湿地,呵护候鸟回航”宣传活动。组织市民通过展览了解候鸟迁徙情况,倡导公众“拒食野生鸟类,反对非法猎捕”。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联合公安机关组织68家餐饮酒店“拒绝经营野生鸟类”,将承诺牌悬挂在显要位置,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东方白鹳是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外,东营境内还有一些东方白鹳繁殖地,筑巢地点都选在野外高压输电塔架上。每年春季是东方白鹳繁育的重要时段,为避免供电部门春季检修对其造成影响,从2017年初开始,郭建三多次与供电部门对接座谈,讲解鸟类知识,研究保护办法,寻找鸟类繁殖安全和输电安全的最佳结合点。为摸清保护区以外东方白鹳繁殖的分布区域和保护现状,他每年都组织参与东方白鹳的繁殖调查巡护,对每个繁殖区进行定位、拍照和记录,掌握大量基础信息。目前在东营境内保护区以外,东方白鹳繁殖已从2017年的36巢增加到125巢。
郭建三深知自然教育对于生态保护和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多年来,他积极组织开展面向全市中小学校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和“建设湿地学校守护湿地城市”等活动,围绕生态道德、湿地生态教育、野生动物保护、黄河国家战略等主题,邀请专家先后4次举办自然教育培训班,培训教师320多人(次),吸纳100多名教师和60多名学生家长加入自然教育行列,牵头组建了由57名中小学教师组成的“东营市生态道德教育讲师团”巡回宣讲。他组织撰写的湿地教育读本《美丽家乡——黄河口》,目前被60多所学校选用。
郭建三还创立了中小学观鸟比赛、未成年人笔记大自然比赛、未成年人生态保护知识竞赛、候鸟迁徙游戏等多个自然教育特色品牌。其中,未成年人笔记大自然比赛已连续举办七届,累计现场参赛人数达4000多人(次),生态保护(线上)知识竞赛连续举办四届,累计参赛学生19.1万人(次)。他主导推行的自然教育项目“笔记大自然体验”“让燕子住我家”,分别获2018年、2022年山东省十佳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案例。
20多年来,郭建三带领志愿者通过鸟类调查巡护,掌握了黄河口地区鸟类的种群分布、数量等基本情况,发现记录新鸟种135种;建立了当地鸟类数据库,编写出版了《黄河口野鸟识别》《黄河口观鸟指南》等科普工具书。他先后荣获斯巴鲁生态保护奖、第六届野生动植物卫士奖——专业成就奖·奋进卫士、湿地生态教育贡献奖以及2025年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称号。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