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废旧报纸在她的指尖“活了”
加入时间:2025-07-17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王小玲
 
  “这份荣誉既是一种肯定,也是新的起点,我将继续深化‘环保艺术+’实践,做好美丽中国的志愿者、先行者。”在2025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曾慧被评为2025年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后告诉记者。

  曾慧是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郪江外国语学校的一名美术老师,更是学生眼中的“魔术师”。13年来,她用一双巧手把废旧报纸变成艺术品,把绿色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走进学校的废旧报纸创意艺术工作坊,各式各样用废旧报纸制作的作品映入眼帘。有大象、小鹿、乌龟等动物,有拔河、喝茶等各种生活场景,还有极具地域特色的各式建筑。

  2012年,曾慧到成都市参加业务培训。培训课程提出的“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带入课堂”理念,触动了她的心弦。

  大英县郪江外国语学校位于城乡交接地带,如何将地域和民族特色带入课堂,让孩子们获得良好的美育启蒙呢?

  用废旧报纸做成艺术品这件事,来自一次机缘巧合。一天,曾慧在清理课桌上的旧报纸时,发现报纸的可塑性强,经简单揉捏和加工后就能变成各种形状,也易于形成点、线、面等美术语言。于是,曾慧便尝试着用废旧报纸做了一个蜘蛛,拿到课堂上时,学生们喜欢极了。

  “以前觉得报纸只能看,现在觉得它像魔法纸,只要花心思,废品也能变成宝贝。”学生唐成宇对曾慧说,亲手赋予废品新生命,让他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

  从此,曾慧开始用废旧报纸开展美育课程,不仅解决了乡村美术课材料匮乏的问题,还将环保理念完美融入了美育实践中。

  多年来,曾慧借鉴竹编、剪纸、稻草艺术的技法,提炼出撕、折、揉、剪、拧、绕、编、串八大技法,创编了特色校本课程。不仅如此,她还制作环保动画7部,编写生态绘本5部,指导成立“石头记”等5个具有生态环保特色的工作坊。

  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园拓展到社区、高校,近年来,曾慧积极投身各类环境教育及志愿服务活动,到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培训美术骨干教师,向市内外多所学校分享环境教育经验,指导兄弟学校从环保角度打造美育特色品牌;利用寒暑假到社区开展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在大英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设立“环保艺术角”,培养环保小卫士600余名。

  从讲台到社区,从废纸到艺术。曾慧变废为宝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未来,曾慧还有很多计划。除了继续推动特色校本课程落地实施,开发废旧报纸创意艺术课程外,她还希望通过录制环保创意课程,拍摄环保相关的动画片和微电影,利用抖音等平台传播,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