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前沿技术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加入时间:2024-06-07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毛信慧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x;">绿色梦想照进现实,探寻低碳产业“密码”</span></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x;"> </span><br/></p><p><br/></p><p>  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发展,6月5日,“绿色杨浦·技术赋能——绿色前沿技术发展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杨浦区副区长于洋致辞。</p><p>  </p><p>  活动中,绿色低碳产业联盟正式启动,低碳技术交易专板官网上线,并举行了“乡村振兴林业碳汇”三方签约仪式。</p><p>  </p><p>  据悉,绿色低碳产业联盟将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提升绿色低碳能级、打造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产业高地、促进跨区域交流与合作。</p><p>  </p><p>  低碳技术交易专板官网将依托上海技术交易所的要素市场平台优势,致力于把优秀的绿色低碳技术转化为实际应用,助推绿色低碳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由福建省尤溪城乡融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旦汇洲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弗碳(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订的“乡村振兴林业碳汇”旨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林业资源推动实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p><p>  </p><p>  现场,十余位来自产学研各界嘉宾以主题演讲或圆桌对话的形式分享各自对绿色低碳产业的前沿思考和践行经验。</p><p>  </p><p>  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围绕“科技创新促进双碳目标”主题发表演讲。褚君浩指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强调了在太阳能技术发展方面,钙钛矿电池和高效率多结太阳能电池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他认为,能源是未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健康、材料、信息、空间等各方面。“双碳”目标治理需要光伏技术创新发展,“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加速了电力能源转型。发展低碳技术,对发展未来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的节能降碳效率,优化能源生产,储存和消费结构,建立固碳科技体系,增强碳中和水平,才能实现“双碳”目标,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p><p>  </p><p>  原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仁周为论坛带来《发挥政策导向功能,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旨分享。辛仁周认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举措。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座和关键引擎。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又能增加先进产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p><p>  </p><p>  中能建绿色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洋发表了《以跨界融合和集成创新,实现跨越式绿色发展》的主题分享。展示了中能建绿色建材有限公司作为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启航企业,在能源新材料、基建新材料、矿产资源方面的成绩。蒋洋表示,中能建的目标是建立多学科交叉先进零碳、先进材料的技术装备联合实验室,开发关于矿产资源关于能源新材料,包括下一代信息显示、玻璃基板的新材料,来服务于国家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以实现跨越式绿色发展。</p><p>  </p><p>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洲科学院院士李风亭带来了《绿色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铝加工废弃物的资源案例分析》主题分享。分享了如何把“危险废弃物”铝灰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处理,成为水处理药剂氯化铝的原料的成功经验,生动地体现了绿色技术能够变废为宝,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p><p>  </p><p>  本次论坛由上海技术交易所主办,弗碳(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绿色低碳领域的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投资机构代表100余人参加活动。</p><p>  </p><p>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结束后,各位参与者知行合一,亲身践行低碳行动,一起参与了爱回收空瓶回收活动,为整个论坛画上圆满句号。</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