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警惕“黑职介”陷阱
加入时间:2025-06-2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帅杰
 
如何识破“黑职介”?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求职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利用毕业生“急于就业”“缺乏社会经验”“渴望高薪”等心理,不法分子趁机设计各类陷阱,不少人落入圈套。如何识破“黑职介”?记者采访了甘肃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处长张成俊。
  
  警惕“反常福利”,用常识过滤陷阱。对“高薪资+低门槛”的招聘活动,如月入过万、无需经验、随到随聘,承诺“包就业”“保转正”等,此类多为诈骗或传销引流。“正规中介不会对求职结果做绝对承诺。”张成俊提醒,若要求先交“押金”“培训费”“名额预留费”,大概率是“黑职介”的骗局。
  
  核查机构资质,确认合法性。查证照:可要求中介出示营业执照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当地人社部门官网查询,看经营范围是否包含“职业中介”业务。看办公环境:实地考察时,若办公地点在居民楼、小巷深处,或环境简陋、无正规办公设备,需高度警惕。验信息真伪:对招聘岗位,可通过企业官网、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正规招聘平台核实信息。
  
  规避“面试套路”,识别异常环节。如面试地点偏僻,要求到酒店、工地等非办公场所面试,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面试流程随意,无正规笔试、面试环节直接“录取”并要求缴费,必为骗局。此外,对工作内容、薪资结构含糊其词,只强调“轻松高薪”的,需追问细节,若对方回避,应立即离开。
  
  人民日报(2025年06月24日第13版)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