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一次性包装 箱箱共用推动“零碳”循环服务
加入时间:2024-07-08  来源:中国化工报  作者:钱非
 
<p>  “涨价”应该是今年化工行业最热门的词汇,上涨产品层出不穷,涨幅不断刷新记录。上游涨得欢,下游苦不堪言。与此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集装箱短缺持续困扰全球化工市场,以及港口关闭、集装箱供应紧张导致的供应链和物流中断,致使国际贸易不畅。</p><p>  </p><p>  面对困境,化工企业短期内通过提高产品价格,降低成本来对冲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其中,控制物流成本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p><p>  </p><p>  “物流包装的循环与共用逐渐成为了资本和创业者追逐的新热点,也是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新落脚点。”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10月26日在上海举办的“零碳循环产业创新论坛”上表示,箱箱共用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算法等新技术与物流包装及运营进行了深度融合,构建了物流包装循环共用的数字化平台,可以推动全社会在物流包装上的循环及共用,最大限度降低一次性物流包装物的危害和浪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static/upload/image/20240708/1720420195172287.png" title="1720420195172287.png" alt="图片6.png" width="617" height="403" style="width: 617px; height: 403px;"/></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112, 192);">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在零碳循环产业论坛上演讲</span></p><p>  </p><p>  <strong>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循环包装代替一次性已成业界共识</strong></p><p>  </p><p>  当前,一次性物流包装被广泛应用在生鲜食品、工业及消费品、散装原辅料等领域,而随着塑料、木材等包装材料价格的逐年攀升,使本就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再添压力。此外,一次性包装大多难以降解再生,大量工业废弃物和垃圾由此产生,由于回收机制不健全,导致脆弱的生态不堪重负。</p><p>  </p><p>  我国物流业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化工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细分领域,预计未来几年依托市场前景广阔的石化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如何从改善物流包装着手,实现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p><p>  </p><p>  基于对成本、效率和环保等多方面的考虑,用循环包装技术及模式代替一次性物流包装已成为业界共识。廖清新认为,随着AI、5G、智能化技术力量的不断更新与升级,智慧物流、共享托盘等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p><p>  </p><p>  据廖清新介绍,箱箱共用以专业的智能化物流包装解决方案替代传统物流包装,其产品具有可折叠、零污染、零残留等优势,不仅可全面减少仓储、运输等成本,同时对于包装管理、人员操作、运输等效率也将大大提升。</p><p>  </p><p>  廖清新表示,过去8年的发展历程中,箱箱共用从最初的1.0阶段,升级到目前的4.0阶段,推动了包装行业从单一“容器”视角,扩展到了“包装+数据+服务”的全新三维视角。“箱箱共用”注重打造智能包装的数字化能力,实现了所有包装循环即时数据的获取,相比于非智能的模式,循环效率从每年5次循环提升到了8次,丢失率从传统的15%降低到了2%以下。</p><p>  </p><p>  截止目前,箱箱共用已经获得98项中国发明专利的授权、在国际获得了840项发明专利的授权或公开,其循环包装解决方案覆盖散装液体、生鲜、冷链、新能源汽车、化学品、邮政快递等八大行业。另外,箱箱共用还在台州、嘉兴、湖州投资建设了总计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在结构设计、模具设计、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等多个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水平。</p><p>  </p><p> <strong> 定制化包装服务,箱箱共用发布“零碳循环”三项成果</strong></p><p>  </p><p>  在化工领域,箱箱共用凭借全行业物流包装、物联网、循环管理SaaS等综合研发能力,以及一箱一码、箱货共管、AI辅助决策等创新技术,为万华化学定制了专属的“包装+服务+数据”一体化智能IBC循环方案,实现物流包装和供应链环节的减碳减排。</p><p>  </p><p>  箱箱共用根据万华化学的产品特性及灌排条件,为其定制了专属智能IBC解决方案;并依托箱箱共用云管理平台,实现一箱多段的联动共享,即从上游原材料装运,再到下游成品发送的全链条循环;另外,箱箱共用还为其开发了自动化结算系统,实时收集智能IBC数据,通过“包装+服务+数据”一体化智能IBC循环方案,不仅降低了30%以上的TCO总成本,更协助万华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绿色供应链。由此,箱箱共用获得了万华化学2021年的“联合创新奖”。</p><p>  </p><p>  伴随着全球碳中和的发展大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零碳转型大潮中。箱箱共用在此趋势下提出了“零碳循环伙伴”的全新品牌定位,并在26日正式启动并发布三项成果:</p><p>  </p><p>  开通了“在线循环服务”的客户端。从过去不同线路不同价格,升级为全国统一价,并由此催生循环服务的数字化:用户通过在线下单获取服务,循环服务全程数字化,下单和结算标准化、包装形态标准化。</p><p>  </p><p>  其次,箱箱共用与BSI签署了多项合作合同,双方在温室气体核查、产品碳足迹、碳中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经过BSI对箱箱共用后台循环数据的审计,正式开始向平台用户发布循环服务的减碳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static/upload/image/20240708/1720420215688385.png" title="1720420215688385.png" alt="图片7.png" width="596" height="394" style="width: 596px; height: 394px;"/></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112, 192);">BSI为万华化学签发碳减排审计结果</span></p><p>  </p><p>  另外,箱箱共用正式启动可循环包装物的CCER方法学的研究和开发。通过研究出本行业CCER方法学,获得市场认可的额外减碳能力,并进一步将这种能力货币化,为相关行业衍生出更丰富的盈利模式。</p><p>  </p><p>  廖清新表示,持续减碳是全球达成的一致认识,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技术突破、资本关注,更需要富有远见的产业领军企业,携手共进的产业合作氛围。箱箱共用希望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开创零碳循环新阶段,共同构建零碳循环新生态。</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