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白色污染”进入绿色循环
加入时间:2024-07-30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黄善君 胡闯 邓鹏 陈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田间地头“白色污染”进入绿色循环 宜昌地膜回收率达84%</strong></p><p>  </p><p>  7月29日,宜昌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数据显示:该市农膜回收率达到84%,并通过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从源头上控制地膜的“白色污染”。</p><p>  </p><p>  宜昌是农业大市,高寒山区较多,覆盖农用地膜能增加土地积温、保墒、保肥,抑制杂草、提高产量。但农用地膜如果回收不科学,容易对耕地造成污染。</p><p>  </p><p>  今年以来,五峰县农业农村局依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围绕“蔬菜、茶叶、水果”三大类作物,推广应用9万亩加厚高强度地膜、1万亩加厚高强度果茶园地膜(PE防草布)和2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渔洋关镇南河村、长乐坪镇三教庙村、五峰镇水浕司村、湾潭镇红旗坪村,依托五峰润朋茶叶专业合作社、五峰俊芳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1.2万亩地膜核心示范区。全县依托该项目,共补助242吨地膜,惠及8个乡镇。</p><p>  </p><p>  7月26日,当阳市对2023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进行验收。按照要求,当阳完成加厚高强度地膜示范推广12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1万亩。自今春以来,该市全面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同时加强地膜回收管理,大幅提高农膜回收率,有效减少了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p><p>  </p><p>  枝江市目前已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15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1万亩,并建立8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