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建设“无废城市”
加入时间:2024-08-1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马维维
 
<p>  创建黑龙江首个国家级绿色园区、“无废城市细胞”数量全省第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形成“无废绿色油田”“生物质秸秆精炼一体化”等特色模式……作为国家“十四五”时期首批建设的“无废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石油石化基地、危废占比超黑龙江全省七成以上的大庆市,迈出了“无废城市”建设新步伐。</p><p>  </p><p>  所谓“无废城市”,既不是没有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也不意味着固废能够完全实现资源化转化,而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先进城市管理观念。这种城市发展模式,通过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按照此标准,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例如,广东省打造特色行业固体废弃物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模式,天津市依托滨海新区保税区临港片区建设氢能示范产业园,沈阳市在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重点行业推动上下游产业绿色化,等等。</p><p>  </p><p>  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对于“无废城市”建设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2018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审议通过,后将广东深圳、内蒙古包头、安徽铜陵等11个城市作为“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超百个城市赫然在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充分表明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无废城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和态度。</p><p>  </p><p>  但也要看到,一些隐患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同时也是世界上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如果大量固体废弃物利用不充分,或者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够重视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回收、处置等问题,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垃圾围城”局面,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建设好“无废城市”需要持之以恒,有效实现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和处置安全。</p><p>  </p><p>  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布局,建立责任清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调查研究、专家咨询等工作,形成分工明确、协同共建的综合管理体系。加快工业的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上注重延长产业链,促进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p><p>  </p><p>  另一方面,探索市场化投融资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深化政企银合作,更好地发挥资本的市场配置作用。通过会议、活动等多种形式,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人人支持、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p><p>  </p><p>  经济日报(2024年8月13日第05版)</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