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秸秆回收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加入时间:2024-10-04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黄志刚 雷蕾 徐欣竹 王晓菁
 
<p>  “这一片收完后再派两辆车到六组去!”10月2日,在湖北省江陵县资市镇的田间地头,一台台秸秆打包机来回穿梭,散落在田间的农作物秸秆在声声轰鸣中变成了整齐的“豆腐块”,然后被运往收储中心,进一步加工后实现“变废为宝”。</p><p>  </p><p>  江陵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近70万亩,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近20万吨。今年,该县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立江陵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协会,发展了32家秸秆收储企业(合作社),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管理区),收储秸秆能力在10万吨以上,实现了农作物秸秆资源有效综合利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static/upload/image/20241004/1728020942457943.png" title="1728020942457943.png" alt="图片19.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112, 192);">机械设备在收储水稻秸秆(通讯员供图)</span></p><p>  </p><p>  “我今年种了30亩水稻,收割完的秸秆全部让他们打包收走,大概有700多捆,每捆还能给我5块钱,现场结算,这收益还是很不错哩。”资市镇青山村六组村民谢守之兴奋地说。</p><p>  </p><p>  为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率,资市镇全力推进秸秆收储工作,让回收的秸秆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青山村党总支书记范后林介绍,往年水稻收割后的大量秸秆都无处堆放,有农户将其堆放在田间,又影响来年的播种。</p><p>  </p><p>  为解决村民的痛点、难点问题,今年,资市镇联系定点秸秆收储专业合作社,在农户收割前就联系好打包机,待收割完的第一时间就打包带走。</p><p>  </p><p>  此外,当地的秸秆收储还实行“一车清理”的兜底保障,建立未收割田块台账,对于已经粉碎在田里的秸秆,村委会及时安排村组干部联系拖拉机,一人一车一块田,精准定位,收集完后再让农户拖到指定地点进行出售,保障所有农户秸秆处理无压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static/upload/image/20241004/1728020952697769.png" title="1728020952697769.png" alt="图片20.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112, 192);">水稻收割后,秸秆实现回收利用(通讯员供图)</span></p><p>  </p><p>  “现在是收割旺季,每天可以稳定收200吨秸秆,每吨的收益是50元。有些农户将散草拖到我们这里也是按照300元每吨收的,如今已经累计收储约2300吨了。”当地一家秸秆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之义说。</p><p>  </p><p>  龚之义介绍,这些秸秆收完后会进行二次加工集中出售到养牛场作为饲料,不仅降低了养殖场饲养成本,还解决了农民秸秆处理难题,“变废为宝”一举两得,又经济又实惠。</p><p>  </p><p>  资市镇相关负责人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前,该镇正积极探索建立“经营主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秸秆收储实现经济增收,激发农户积极性,“此举可从源头上管控秸秆焚烧,进一步推动全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守住绿色财富。”</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