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米稻草的绿色循环
加入时间:2024-11-1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欢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strong>江西黎川发展生态农业</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黎米稻草的绿色循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static/upload/image/20241110/1731223547315034.png" title="1731223547315034.png" alt="图片5.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112, 192);">收割机正在收割黎米。戴庆福/摄</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112, 192);"><img src="/static/upload/image/20241110/1731223558138987.png" title="1731223558138987.png" alt="图片6.p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color: rgb(0, 112, 192);">在稻草上种完稻草菇留下来的菇筒废渣,可以用来制作有机肥。戴庆福/摄(人民视觉)</span></p><p>  </p><p>  江西黎川县的稻田里,收割机在前,“吞”入一串串饱满的稻穗;村民在后,将一簇簇稻草扎成稻草束,整齐地立在田里晾晒。</p><p>  </p><p>  村民艾后生笑着说:“这稻草,金贵!没有它,种不出好黎米!”</p><p>  </p><p>  此话怎讲?东华理工大学的李荣同教授揭开谜底:种绿色有机稻,产绿色有机米,留下的绿色有机稻草,长出绿色有机稻草菇,残渣制成有机肥,来年稻子长得更旺,稻草就此实现绿色有机循环。</p><p>  </p><p>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2015年,江西五圆科农实业有限公司瞅准黎米这一本地特色稻种,准备发展绿色有机大米产业。但公司副总经理龚国强却为肥料犯了愁,“当时有机肥一吨卖1500元,不仅贵,质量也未必符合绿色有机产品要求。”</p><p>  </p><p>  同样发愁的还有李荣同,为提升黎川的稻草菇产量,他领衔的科技特派团调研大半年,虽有解决方案,但大量、稳定的试验稻草从哪来?</p><p>  </p><p>  一边产出稻草但缺少肥料,一边产出肥料却缺少稻草,李荣同和龚国强一拍即合——“稻草菇菌丝可以分解黎米稻草中的纤维素等大分子,稻草渣再加点牛羊粪便增加氮元素,不就是上好的有机肥吗?”</p><p>  </p><p>  2016年夏天,李荣同在龚国强公司的黎米稻草上试种稻草菇,喜获丰收。紧接着,就是化稻草渣为有机肥的关键环节。</p><p>  </p><p>  加多少牛羊粪便、怎么发酵……制肥方法大体明了,但具体路径未知。“不是那么简单!要先按70%稻草渣和30%牛羊粪便的比例混合,堆积发酵,让堆积体达到72—75摄氏度的温度环境,每七天翻动一次以接触氧气,保障高温菌充分生长,共翻动3次,最终制成有机肥。”复杂的制肥方法李荣同脱口而出,其中的比例、时间、温度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等关键细节,都来自他和科技特派团里微生物专家的一次次尝试。</p><p>  </p><p>  制肥原料、过程都“有机”,一吨肥只要1000元,来年春耕龚国强就用上了自制有机肥。“肥料好,稻子‘体质’也好,病虫害减少,用肥用药需求大大降低。”难题解决,龚国强喜出望外。</p><p>  </p><p>  “公司的绿色大米和有机大米都卖出了好价格!”龚国强说。肥料问题解决,绿色循环打通,产品卖上好价钱,乡亲们进行生态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艾后生给记者算了笔账,“按普通方法种出来的稻谷,一斤卖1块2。现在公司免费提供种子、肥料、技术,种绿色稻,按一斤干稻子2块的价格统一收购。另外,一亩地的黎米稻草种出来的稻草菇还能卖四五千块钱。”</p><p>  </p><p>  稻草菇产量和价格翻番,循环式生态农业项目获批省里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李荣同很是高兴。如今,他和科技特派团又有了新计划:研究冬闲时如何在菇筒废渣上再种一茬菌菇,同时进一步分解稻草大分子,更好地释放肥效。</p><p>  </p><p>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0日第03版)</p>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