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州:环境治理筑基、生态修复提质、绿色转型赋能 |
加入时间:2025-05-22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蒋朝晖 |
|
|
|
|
5月20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美丽云南建设”2025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保山、楚雄、红河、文山专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文山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陈开发介绍了文山州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与成效。
近年来,文山州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推进生态建设,通过构建“环境治理筑基、生态修复提质、绿色转型赋能”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工业经济增长领跑全省,美丽文山建设迈出新步伐。
以环境治理优化人居品质,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文山州着力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完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建成覆盖全州的“污水—垃圾—固废”处理网络,有效守护盘龙河、普者黑湖等重点水域生态安全。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10年保持98%以上,重点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基本保持在100%,17个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3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盘龙河正逐步恢复生机活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2.82%,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以系统治理提升生态韧性,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文山州着力破解“发展后遗症”。在土壤治理修复方面,累计完成859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安全处置108.69万吨砷渣,修复3.94万立方米污染土壤,推动97.8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在大气污染改善方面,淘汰9061辆黄标车,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80余座,完成128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20余台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在水环境治理修复方面,建立“排查—监测—溯源—整治”闭环管理体系,整治192个入河排污口,完成9个黑臭水体整治修复。通过系统治理,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幅提升,生态空间不断得到拓展。
以监管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培育绿色增长动能。文山州着力提升绿色发展动能。科学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立差异化准入清单,防止交叉污染、叠加污染,源头控制不符合生态定位建设项目落地文山;开展企业全面达标排放整治,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达标和超低排放改造,推动企业排放污染物平均削减90%以上,腾出环境容量优先保障绿色铝、风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广南世外桃源、丘北普者黑等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4880万人次,旅居人数近10万人,生态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21%。
陈开发表示,近年来,文山州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重点流域、区域和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还有所改善,实践充分证明文山的发展整体是高质量的,是绿色可持续的。下一步,文山州将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边疆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路径,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文山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