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奋力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之城”
加入时间:2025-06-16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闻译竣 成健
 
  市区优良天数达310天、同比增加8天,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率达100%,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12,全省首例“碳汇代偿”生态修复案在金昌办结……翻开2024年甘肃金昌的“环境账单”,一组组数据扎实亮眼、一项项措施铿锵有力,见证着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代表着百姓的生态环境幸福感不断攀升。

  精治污染,绘就生态“高颜值”

  “金昌的环境真的越来越好,怎么画都是最美的天空底色。”喜欢用画笔记录城市发展变化的画家王大庆翻看自己这几年创作的油画作品,感叹地说。

  王大庆感叹的背后,是金昌市坚持不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默默付出。2025年,为了继续守护这份“美”,金昌深化大气污染“市企协同”治理这一抓手,围绕美丽金昌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围绕“抑尘、减煤、控车、治企”等源头防控措施,加快实施锅炉超低排放、无组织超低排放等改造项目,在工业污染治理、禁燃区燃煤综合整治、扬尘污染防治、面源污染整治、“无废城市”建设等方面趟深水、下苦功、打硬仗。

  为此,金昌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美丽金昌建设的实施意见》《金昌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为导向,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聚“气”攻坚保蓝天,以重点区域为核心覆盖全市,密切联动城管、公安、住建、金川集团等,建立问题台账逐个研判、逐个整治、逐个销号,拿出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微克必争、微克必抠,全力抢优良、降浓度,为提升全市空气质量贡献全民力量。一季度,市区二氧化硫下降16.7%,降幅居全省第一;1月—4月,受理的大气类信访件同比下降57%。

  聚焦“水”治解难题,常态化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巡查水源地30余次;扎实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共排查出入河排污口16个,制定了“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有效管控污染物排放;积极开展重点涉水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下发整改通知4份,开展约谈2次,督促河西堡镇综合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确保水污染物达标排放。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的行政村79个,建成污水处理站36座,设施正常运行率94%。

  聚焦“地更净”保民生。2025年,金昌更新发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督促2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工作,积极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排查整治,更新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同时,深化“无废”护生态,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治理,普及降噪材料和设施设备,减少噪声扰民,降低投诉量;以“绿盾”行动为抓手,加强自然生态保护。

  绿色赋能,铺就发展“新赛道”

  金昌一直以来都在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放眼金昌,绿色已经成为发展的底色,也是全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金昌市以建设国家无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锚定省委、省政府赋予金昌聚力打造“五城”的使命任务,坚持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金川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以及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铜生产企业,环保任务重、压力大。

  面对“环保大考”,按照“专家领衔、部门联动、市企协同、科技赋能”工作思路,市生态环境局与金川集团签署大气污染《金昌市大气污染“市企协同”治理工作协议》,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源治理等任务,协同环保治理项目向纵深推进。

  重点实施了金川集团公司镍铜冶炼烟气治理、高盐废水零排放、危废贮存库升级改造、源头无组织烟气治理和水泥行业、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等污染防治项目29个,总投资达30.7亿元。金川集团公司贵金属废气集中治理、铜冶炼环境集烟处理工艺优化改造、熔炼系统颗粒物及氮氧化物综合治理、金泥公司新型干法水泥厂超低排放改造、金川热电公司工业锅炉淘汰整治等5个项目已入中央申请库,总投资2.17亿元,申请资金6923万元。项目实施后可进一步加速金川集团公司技术迭代升级,有效提高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水平。

  为充分发挥金昌市”三线一单“信息平台优势,引导项目优化布局,金昌印发了《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的通知》,将统筹保护发展,共筑绿色根基,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建立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框架,执行好产业政策和园区规划环评,把好建设项目准入关,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增绿添金”,用好用活存量环境容量,加强联防联控联治,以高水平保护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同时,金昌严格落实《金昌市优化环评服务保障发展的15条措施》,积极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试点,对光伏发电、煤炭仓储等行业19个项目实行承诺制审批,对32个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创新推行“打捆”审批试点项目7个,切实推动项目环评审批全面提速。积极与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沟通对接,主动介入做好省级审批项目环评服务保障工作。今年1—4月,金昌涉及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的重大项目共20个,现已完成环评审批11个。

  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服务、监管、准入等职能,3月,金昌市生态环境局正式印发《提升生态环境执法质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一”行动方案》,创新推出“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五步渐进式执法模式,通过系统化、精准化执法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金昌正以制度为基础,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织密绿色网络。

  好山好水,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6月的祁连山,林海苍茫、奇峰耸翠,诉说着“两山”的发展故事。曾经,由于无序开发、管理滞后等原因,祁连山出现了植被稀疏、草原退化,局部生态破坏等问题。

  金昌市举全市之力开展集中整改整治攻坚行动,大力整治修复生态环境。

  2017年至今,金昌完成1.39万个羊单位减畜任务,全面实现了草畜平衡。实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在祁连山保护区内种植乔木林、灌木共计14.240亩,全面增强水源涵养和径流补给能力。同时,金昌探索生态价值转换机制,近年来,引入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生态农业等产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用民宿激活了旅游经济。“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突破一百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壮大,我们更有底气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张德琪说,“依托得天独厚的祁连山生态资源优势,金川西村用民宿激活了旅游经济。”

  如今的祁连山,山清水秀。坐拥绿水青山的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金昌还不断探索生态损害赔偿工作机制,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资源环境要素配置,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机制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办结全省首例“碳汇代偿”生态修复案,“十四五”全市碳强度累计降低率为23.82%,在今年一季度市州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评价中排名全省第二。

  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宜居“生态之城”

  站在龙泉石边远眺,昔日青灰色的矿山恢复绿色。龙首魂、卧龙岭、军企共建林、地企共建林……讲述着这片土地从工业疮疤到生态屏障的蜕变。

  坚持生态环境治理为导向,全力以赴谋项目争资金。提前谋划抢抓政策红利,结合金昌市实际,做好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包装和争取,优化改造升级污染防治设施,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2025年,谋划实施项目20个、总投资18.0934亿元,争取中央生态环境资金2.0024亿元,已到位资金5981万元。严格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金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力推进美丽金昌建设。持续推进“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动金川集团公司“无废集团”建设,持续增加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宜居的生态之城加快建设的目标任务。

  深入推进大气治污攻坚,以PM2.5和异味治理为首要任务,对照《金昌市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重点任务清单》,紧盯40项攻坚重点任务,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和排放管控,积极推动有色、火电、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确保工业达标排放,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持续改革发展中,金昌市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镍城变美城”转型路径,将镍钴资源的传统优势转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点——高温合金、3D打印材料等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40万千瓦,储能从无到有,装机容量达到45万千瓦,能量达到90万千瓦时,构建起“风光氢储”一体化能源矩阵。瞄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力,全市产业园区内2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形成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等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所用35种材料本地供应率达到77%以上,37GWh储能项目投产即领跑西北;紫金云数据中心45P算力辐射“东数西算”枢纽,昔日“镍都”悄然蜕变为数字丝路的重要节点。化工循环百亿产业链产值增长29%,大宗固废资源化率在55%-58%稳定运行,曾经的“工业伤疤”变身“城市矿产”。

  金昌这座曾依赖镍矿“输血”的工业之城,如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0%,却在能耗强度下降21.2%的绿色曲线中。

  5月,金昌市第四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经济增速连续13个季度获得甘肃省高质量进步奖第一名。今年,金昌将继续向美而行,锚定生态环境保护核心任务,以创新之姿全面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努力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山川河流更加多姿多彩。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