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用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绿色新画卷
加入时间:2025-07-18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周兆木 倪建国 张琴妹 王忠东
 
  初夏的萧然大地,绿意葱茏。在“双碳”战略引领下,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全方位、多层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绘就一幅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交相辉映的新图景。

  政策“妙笔”:绘就绿色蓝图

  萧山区以精准施策开路,率先编制区县级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铸就绿色发展“数据宝典”。这份清单涵盖了全区电力、工业、交通等六大领域的排放情况,构建了精准到1km×1km的精细化排放“地图”,清晰呈现PM2.5、VOCs等10种大气污染物与CO2、CH4等4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分布情况,为后续政策制定和统筹推进找准“靶心”。锚定印染行业率先破局,创新构建行业减污降碳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行业水平提供依据,探索从源头管控到末端治理的全流程减污降碳协同路径。

  萧山区以政策杠杆激发低碳发展内生动力。区政府发布《杭州市萧山区低零碳镇(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奖励办法》,对成功创建省级“双碳”试点的给予10万元至220万元的差别化奖励;区经信局在《萧山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企业绿色发展和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20万元至200万元的分级资金激励;区发改局出台了光伏发展补贴政策,对注册地在萧山且符合要求的光伏项目投资主体,按装机容量给予0.2元/瓦的一次性建设奖励。此外,区农业农村局在《杭州市萧山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中,也对农机更新等低碳农业项目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扶持。

  产业“魔方”:转出工业新绿

  作为传统产业集聚的工业“主阵地”,萧山区在向节能、创新、低碳方向升级工业结构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已创建万向创新聚能城、传化科技城、党湾镇印染园区等3个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园区试点,并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数量居杭州市首位。

  党湾镇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以纺织印染行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实施“一套减污降碳评估体系、四大核心目标、四大优化提升策略”的减污降碳特色举措,树立行业双碳标杆,推动党湾纺织印染企业实现从“传统印染”向“绿色智慧印染”的华丽转身,为全国纺织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树立“党湾样板”。

  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作为全球全产业链膜过滤领军企业,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构建废水再生、热能回收等绿色生产体系,年减碳超万吨;创新“零蒸汽除氧”等技术,赋能半导体、石化等行业低碳转型,致力成为绿色制造典范。

  国家级绿色工厂杭州奔马化纤有限公司建设废弃纺织品循环再利用智能处理中心,将废弃PET瓶、衣物转化为原料,年源头减排温室气体10万吨;通过优化再生涤纶短纤工艺,减排二氧化碳3571.94吨,树立行业绿色标杆。

  能源“蝶变”:拥抱清洁新生

  织密“阳光银行”网络。截至2024年底,萧山区以84.83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稳居杭州市首位,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废弃矿山修复、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密集落地。万向创新聚能城6MWp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把光伏组件巧妙“藏”在厂房屋顶,发电自用、余电上网,整个运营周期预计发电近1.2亿kWh。

  再生水变能源。传化科技城可再生能源项目创新利用污水厂再生水作为冷热源,通过“水源热泵+冷水机组+冷热双蓄能”技术体系,可为周边250万平方米建筑集群供能,年减碳2.6万吨,相当于260公顷阔叶林的碳汇能力,致力打造零碳智慧城市。

  储能产业快速发展。萧经开热电地块50MW/100MWh电网侧储能项目,凭借创新性的设计与实施方案,仅用90天成功将已关停热电厂闲置的资产盘活,转型为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储能项目。该项目具备200%调峰能力(50MW双向),一次储能10万度电,有效缓解电网压力,年替代火电10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7500吨,成为新旧动能绿色转化的标杆项目。

  生活“乐章”:奏响全民共治

  “双模式”分类引领全域资源循环。小区“六全一码”以智能账户为核心,串联全品类收集、积分激励与监管全流程,营造“会分、能分、爱分”新生态;农村“四定一撤”结合智能设备与积分奖励,依托“一户三平台”实现四级数据互通与精准治理。截至2024年年底,全区共有761个小区和341个村落实垃圾分类,参与户数超66万户,基本实现全区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运处置全覆盖。

  “公交优先”战略深植绿色出行理念。萧山区连续多年将公共交通建设置于民生实事C位。公交线路织密成网,164条线路、1525辆营运车辆,新能源车占比62.2%;人气“小红车”项目,863个服务点、39310辆车,累计租用量超1.77亿人次,单日最高租用量达8.1万辆次,一抹抹绿色骑行身影为城市活力代言。

  “低(零)碳”试点筑基绿色发展。萧山区积极推进基层低碳发展,申报创建13个省级低(零)碳村(社区)试点,成功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低碳示范单元。三泉王村因地制宜建设“光伏+废弃矿山”项目,赋能乡村能源革新;梅林村打造全省第一个乡村“未来居”展厅,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谢径安农创村推广数字种苗与生态农业,探寻多样化绿色农业模式。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