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的“现挤鲜奶” |
加入时间:2025-07-09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黄思卓 |
|
|
|
|
唐女士网购的羊奶,产品瓶身无标识。受访者供图
你是否也信奉“鲜奶是金、酸奶是银、奶粉是铜、常温奶是铁”,而不小心忽视了鲜奶的安全隐患?
2025年5月中旬,家住江苏的唐女士网购了一款新鲜现挤的羊初乳。本来希望借此提高抵抗力,没想到,5月底,喝完后她开始出现反复发烧、流鼻涕、嗓子疼、浑身痛。
“起初以为是感冒,但反复发烧不止,才怀疑可能是网购的羊初乳有问题。”6月30日,唐女士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医院血培养检测结果证实,自己感染了马耳他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感染可以引起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农业农村部将布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与艾滋、疟疾等传染病并列,传播能力较强。感染的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深圳卫健委曾发文提醒,没有经过加热杀菌的生鲜奶,容易受微生物感染,若感染布鲁氏菌,会出现发热、乏力、出汗、关节疼痛等症状,若延误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期,急性病症会转为慢性,患者将长期遭受疲乏、头痛、关节疼痛肿大变形、消化疾病等生理病症的折磨。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淘宝、京东、小红书等多个电商平台均有售现挤鲜奶的产品,商家多来自内蒙古、山东、浙江等地,主打“从羊舍到餐桌”“新鲜零添加”“提高免疫力”等宣传语。
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平台商家的产品图片对比可以发现,有的羊奶包装有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签,有的瓶/袋包装和唐女士买的包装一样“干净”,什么标签都没有。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正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无论是预包装还是散装食品,容器、外包装上均应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没有这些信息,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三无产品’,无法做到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难以维护消费者权利、落实违法者责任。
蹊跷的“波状热”
根据购买记录,唐女士是在一家名叫“羊先生天然农场”的淘宝商家处,购买了两次羊初乳,分别是2025年4月上旬、5月中旬。
5月底,喝完第二次购买的羊初乳后不久,唐女士开始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发烧、流涕、咳嗽、鼻音重。蹊跷的是,这次和以前的感冒、新冠完全不一样。
“先是烧到37度多,吃流感特效药烧退了没几天,又开始发烧,烧到37、38度,反反复复。”那时她还不知道,反复发烧是感染布病的典型症状——波状热。
当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在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形成“据点”潜伏下来。约两到三周后,布鲁氏菌突破淋巴结屏障,侵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人体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等布鲁氏菌在人体内夺下更多“据点”,细菌繁殖再次入血,发热症状又会再现。
唐女士一度担忧,反复发烧或由肿瘤引起,但一则布病科普视频提醒了她,“难道是最近喝的羊奶有问题?”近两个月,她日常生活中没有去过风险地区,没有接触过风险动物、未煮熟的羊肉,也没接触过相关畜牧从业者。
最有可能的就是消化道传播,即食用了含菌的生奶。
有了这一接触史,当地医院为唐女士进行了布病相关检测,血培养发现了马耳他布鲁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至此确诊。
布病常见于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畜牧业较发达的内蒙古和西北牧区。但这是一种人群普遍易感的传染病,不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感染。传播途径有三种: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其中,农牧民、兽医、皮毛加工及屠宰工的感染率比一般人群高。
唐女士透露,确诊布病后,当地疾控已对剩余羊奶样本进行检测。但由于检测的不是现挤羊初乳,而是产品页写明是巴氏灭菌的普通羊奶,检测结果显示样本无感染。
“我买了两次羊初乳,不知道是哪次的奶有问题。”唐女士表示,第二次购买的那款羊初乳,商家已下架。
多个电商平台均有售现挤羊奶产品。网络截图
网购羊初乳不杀菌消毒?
根据唐女士提供的网购截图,其购买羊初乳产品的店铺首页标题栏写的是“新鲜速运宝宝天然免疫力促进钙吸收”。不论是标题栏,还是首页首图,都未见“未杀菌”“需煮开”字样。
唐女士回忆,她收到的羊初乳是冰冻的,储存在透明的塑料小瓶中,瓶身亦无任何生产方、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签。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该店铺其他消费者的买家秀图片亦显示,他们网购的羊奶都装在没有标签的塑料瓶里,瓶子装在保温袋里,保温袋外有一个白色泡沫箱。
标记为“商家回复”的一条评论称,箱子上贴着标签,这个是现挤鲜羊奶,“是初级农产品不是成品奶”,自己家农场产的羊奶,无任何添加。
一个个羊奶包裹,携带着未知的风险进入唐女士的家。
按照唐女士的说法,收到羊初乳后,她将其放进冰箱冷冻,喝之前拿出来解冻。2025年4月买的羊初乳,唐女士是解冻化开喝的。喝完后,她才发现是没杀菌,要煮开,也向商家做了核实,因此5月中旬买的羊初乳,她是煮开三五分钟后才喝的。
至于为何唐女士5月中旬网购的羊初乳不杀菌消毒?商家客服给唐女士的解释是“因为一加热就凝固,没法巴氏灭菌”。
商品评论区,亦有消费者提出类似疑虑。2022年10月,有消费者问,“你这手工挤奶怎么消毒,有保证吗?”近三个月前,还有消费者问,“哪些朋友是解冻后不煮开喝的?喝了后没有什么问题吧?煮开的朋友请不要回答”。
7月1日,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该商家淘宝店目前主要经营两款鲜羊奶制品:一款称“巴氏鲜羊奶,开盖即饮”,历史成交四千多单;另一款称“现挤生鲜羊奶,每日速运,宝孕妈学生老人健康饮品,需煮开”,成交二百多单。
南方周末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该商家客服,客服介绍,一个是巴氏灭菌的,一个是生羊奶,生羊奶要煮一下再喝,“还是订巴氏灭菌奶方便”。
唐女士认为,商家是把杀菌的和未杀菌的乳制品一起售卖,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谁有资格卖现挤鲜奶?
关于该商家有无资质网上售卖现挤鲜羊奶,乳制品是否检疫合格,南方周末记者已联系到淘宝和胶州市当地市场监管局。双方收到线索后,均开展了核查。
根据淘宝收录的网店经营者营业执照信息显示,商家位于山东胶州,经营期限是从2021年11月开始。胶州是青岛的一个县级市,当地羊产业较为发达。企查查显示,该商家注册公司类型是个体工商户,公司成立于2019年,2020年登记的从业人数为2人。
值得注意的是,执照信息页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为餐饮管理;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也就是说,无论是巴氏杀菌乳、乳制品、灭菌乳,都不在其申报的经营范围内。
7月3日上午,淘宝答复南方周末记者称,从平台角度看,鲜羊奶属于初级农产品,和人们在网上买瓜果蔬菜类类似,“不需要商家特别的资质和商品资质”。“鲜羊奶也不属于像烟花爆竹这种禁限售的产品,而且该商家持食品经营许可证和检验检疫证明,是有资质售卖的。”
淘宝方面表示,出现消费者投诉后,他们通过查询记录,发现商家已尽到提醒责任,多次告诉消费者,鲜羊奶要煮开煮沸喝,“而且现在缺乏直接证据证明是该商家的奶制品直接导致该消费者感染布病”。
7月3日下午,胶州市市场监管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经初步调查,该商家2025年已被列为经营异常,这是在企业信息公示平台上可以公开查询到的,“如果店家还在电商平台正常经营是不对的,而且超范围经营售卖乳制品也是不允许的”。
陈正刚律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网络平台上出售的所谓生鲜乳,很多是中间商收购而来再售卖,“如果这些商家没有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则在收购环节中缺失监管,生鲜乳极容易被污染,或者生鲜乳本身不达标,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风险”。
生鲜乳的收购和出售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收购站应当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并需要具备多项安全卫生条件,取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对此,淘宝表示,他们尚未掌握该商家是自家养羊场卖现挤奶,还是作为中间商收购生鲜奶再出售。
唐女士仍在口服药物治疗中。受访者供图
生鲜奶的分段监管
在一些消费者心里,生鲜牛羊奶属于纯天然、原生态、零添加,营养价值更高,现挤现卖的更好。为了迎合消费者这种偏好,电商平台上吆喝“现挤奶”的商家有很多。电商平台活跃之前,更有商户直接牵着牛羊上街,贩卖“看得见”的现挤奶。
在实际监管中,奶业的监管链条很长,涉及多个不同主管部门分段监管。
2020年,陕西西安一名2岁幼儿因喝了街头现挤羊奶,发热4天、皮疹3天,后经化验确诊为布病。据《新京报》报道,该事件发生后,西安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排查,对养殖的源头环节及市场销售的环节进行严监管。
这种分段监管历史已久。早在2013年,原农业部副部长牛盾曾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农业部只能配置生产初级农产品,在田头,在鱼塘口,在马厩、牧场;离开了以后,运输、流通有工商,加工有质检总局,餐饮有卫生部,进出口有发改委和商务部。“具体到奶业,我们负责监管初级农产品也就是原料奶的生产。监管需要一体化,需要强有力。”
7月2日,唐女士所在地苏州市消协工作人员获悉唐女士经历后表示,出现这种食品安全的问题,建议消费者找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局,由山东那边核查经营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另外,消费者应尽量保留好相关证据,证明这个奶确实有问题。
王丁棉曾担任过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熟悉畜牧业布病防疫。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布病与结核病、口蹄疫三种传染病,是牧场最害怕、最重点防疫的疾病。而且,牧场是布病发生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一个牧场牛或羊存栏量出现布病阳性5%以上时,整个牧场就得封场,进行彻底消杀。”
7月3日,胶州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记者提供的经营场所地址线索,他们查询到胶州当地某街道确有一养羊场。但养羊场和现挤奶的检疫和监管,属于农业农村部门的职责范畴,建议并请农业农村局核查。
7月5日,胶州市农业农村局初步核查后,答复南方周末记者称,为做好全市羊布病等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根据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要求,需对羊场按照发现疫病方式确定抽样数量进行采样检测。该商家羊场存栏127只,按照规定至少抽检28只。胶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于2025年4月30日、5月9日在该羊场采集羊血清标本36份,“经布鲁氏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感染布病的羊只”。
发病率上升,确诊不易
目前来看,唐女士既倒霉又幸运。
幸运的是,她及时把症状与现挤羊初乳、布病联系在一起,发病后半个月内就帮助医疗机构做出精准的判断。
这种人畜共患疾病在南方地区比较少见,很少有医院开设专门的布病门诊。考虑到唐女士所在地江苏非布病高发区,医疗机构经手布病病例有限,6月14日唐女士赴上海华山医院医治。经过十多天的对症治疗,唐女士病情趋于稳定。
“按照指南方案和医嘱,我挂上了多西环素和利福平注射液。每12小时就需要挂一次,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这些药静脉滴注起来很痛,只能慢慢滴,一次挂水要花上两三个钟头。病情趋于稳定后,唐女士改为口服药,目前还在服药中。
除了像唐女士这样食用奶制品患上布病,还有很多难以察觉的方式,一不小心就被布鲁氏菌盯上。
2024年1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披露的一起案例显示,一位江西的老伯常年务农,曾多次到羊圈掏羊粪作为肥料,后出现持续性腰痛和发热。这位老伯辗转到上海求医,通过穿刺活检,发现原来是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2024年11月,发表在《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一篇研究指出,近年来,布病呈现发病范围扩大、发病率上升的态势,非职业人群中也发生了聚集性疫情。根据数据预计,2025年布病发病率将达到3.94/10万。
研究认为,成因包括消费者对牛羊肉等畜牧行业制品需求量增加,私下交易随之增加,未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造成传染源输入等。
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要求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重点抓好种牛、种羊、奶牛、奶山羊和肉羊的布病防控。
“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最稳妥的方式是,不要买未经杀菌的生鲜羊奶,要选购经低温消毒杀菌的巴氏鲜羊奶,或超高温灭菌的常温纯羊奶。”王丁棉建议,最好是选购有一定规模的、正规的生产厂家和销售渠道。
南方周末记者黄思卓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