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山”理念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加入时间:2025-01-0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任靖 |
|
|
|
|
2024年度成语发布,“绿水青山”上榜。为什么“绿水青山”能够在2024年成为检索频率最高的成语?这背后体现出我国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初。
中国环境报:为什么“绿水青山”能够成为2024年度成语?
杨建初:经过这些年的综合治理,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带来的好处,绿水青山成为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景色。
与此相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在其引领下,全国各地、各级政府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老百姓创造了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家园。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广大人民切身感受到生态的变化,“绿水青山”成为广大人民耳熟能详的口头语。所以,“绿水青山”能够入选2024年度成语。
中国环境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从理念变为深入人心的口头语?
杨建初:今天,“两山”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全国各地创造了很多经典案例。
例如,新疆阿克苏柯柯牙的荒漠绿化工程。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柯柯牙累计造林100多万亩,逐步探索出“以林养林”的生态模式,培育出驰名全国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等果品产业,经济林已占整个柯柯牙绿化工程的86%,林果收入已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
上海企业家盛宝富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承包6000亩山地,完成了2000亩山丘的系统化治理,增加高标准可用耕地500亩,山坪塘10个,总蓄水量20万立方米。近1500亩的经济林山由低效林被改造成为自动化喷灌、施肥、治虫的高效林,科学化的林下养殖实现了种养一体化,真正做到“不让一滴水流走、不让一粒土下山、要让山丘高产出、要让边角不荒废”的目标,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左右。
这些实践是“两山”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这些实践,“两山”理念一步步走入人心。
中国环境报:您认为,未来“两山”理念将如何发展?
杨建初:国内“两山”理念的传播和落地已经做得很好了,下一步应当推动生态文明理念的国际化。
当前,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向全世界展示了生态中国的新形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也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杨建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向外国人介绍“两山”理念。 受访者供图
两个月前,我在湖州接待了美国光千年(LMGlobal.Org)组织的创始人兼负责人Bircan Ünver,她也是联合国全球传播部(原联合国DPI)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在湖州、杭州等地参观考察后,她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赞不绝口,表示将向国际社会宣传介绍“两山”理念。
在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在迪拜COP28、巴库COP29的现场,我亲身体会到“两山”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在引领世界绿色行动,推动全球绿色合作,与各国一道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两山”理念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引领世界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未来,我们需要在国际场合讲好中国的生态文明故事,继续做好“两山”理念的传播。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