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邛海流域鸟类种数首破300种 |
加入时间:2024-02-25 来源:本站 作者:jyzxq |
|
|
|
|
记者近日从四川省西昌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了解到,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邛海流域鸟类物种记录首次达到301种,其中,湿地公园内越冬水鸟37种、国家二级保护越冬水鸟4种,重要物种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西昌市东南,距离城区最近不足1公里,总面积约1330余万平方米,属于典型的城市湿地,具有较高的生态科研价值和景观功效。从2009年起,凉山州、西昌市两级党委、政府将邛海湿地抢救性保护工作列为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核心内容,分期分批实施邛海湿地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邛海湖滨带湿地修复32公里,树立起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和高原断陷湖泊湿地、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典范。
流域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西昌独特的气候资源,使邛海湿地成为我国南方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每年吸引大量鸟类在此驻留过冬。为全面了解水鸟栖息状态,准确掌握越冬种群数量、分布区域以及受保护程度等重要指标,科学评估邛海湿地鸟类保护成效,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不久前邀请西昌学院和西昌爱鸟协会,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科考活动。此次科考按照水路和陆路划分共设置28个监测点位,对邛海越冬水鸟栖息状态和环境状况开展监测调查,并同时使用“陆生野生动物监测”APP,搜集有关水鸟种类、数量、栖息地状况、受干扰及受威胁情况等信息。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整个邛海流域鸟类物种记录首次突破300种,达到301种,分属18目69科,包括林鸟205种、水鸟9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5种,分别为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彩鹮、白尾海雕、黄胸鹀,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45种。
“监测发现,近5年来,邛海湿地水鸟种类和数量持续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栖息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邛海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以恢复湿地的自然特色和生态功能为目的,以河口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特色,通过退田还湖、退房还湖以及疏浚扩容等生态工程手段,为水鸟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确保了越冬种群在数量上的显著提升。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