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鱼类再添新种——贵阳金线鲃 |
加入时间:2024-05-2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肖琪 |
|
|
|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static/upload/image/20240529/1716937064202732.jpg" title="1716937064202732.jpg" alt="1.jpg"/></p><p><br/></p><p> 前几日,长江流域鱼类种群又添新种——贵阳金线鲃。除首次被发现外,这一新种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属于洞穴鱼类。</p><p> </p><p> 贵阳金线鲃的发现有哪些重要生态学意义?其生存境况如何,受到哪些因素的威胁?本报记者专访了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鱼类保护项目顾问曾之晅博士。曾之晅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以及贵阳黔仁生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黔仁生态)相关人员一起,参与到贵阳金线鲃的发现与研究工作中。</p><p> </p><p> 中国环境报:长江流域鱼类新种贵阳金线鲃的发现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p><p> </p><p> 曾之晅:金线鲃属是我国特有的洞穴鱼类群,具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目前已确定有66个有效物种,这一类群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仅有其中的6个种。这次由志愿者程广源首先发现的贵阳金线鲃是继三峡金线鲃之后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二种盲金线鲃。对进一步揭示金线鲃属鱼类的演化以及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发育历史有重要意义。</p><p> </p><p> 中国环境报:贵阳金线鲃目前生存境况如何,面临哪些威胁?</p><p> </p><p> 曾之晅:黔仁生态与科研团队历经5年多的跟踪监测发现,贵阳金线鲃的模式产地正面临水环境污染、外来入侵物种如克氏原螯虾、反复无节制的洞穴探险活动、非法捕捞行为等因素的威胁,其种群数量已经出现急剧下降,因此,生存状况不容乐观。</p><p> </p><p> 2021年,所有金线鲃属物种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贵阳金线鲃是其中数量较为稀少的一种,分布狭窄,受到威胁大,建议有关部门优先开展保护工作。</p><p> </p><p> 中国环境报:洞穴生物多样性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洞穴鱼类有着怎样的重要生态价值?</p><p> </p><p> 曾之晅:洞穴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内容有很多方面,我们的关注重点目标是洞穴鱼类,确定它的物种,调查它的分布,监测种群情况以及生存环境。</p><p> </p><p> 贵州省是岩溶地貌广泛分布的区域,有密集分布的地下河系统,也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洞穴生物,我们还有许多未曾到达的区域,也需要后续与专业探洞队合作完成相关调查。</p><p> </p><p> 近年来,随着我国洞穴调查深入,洞穴鱼类也在持续发现,这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物种种群数量。</p><p> </p><p> 其次,洞穴鱼的持续发现对于研究所属类群的物种演化也有着重要意义。为什么洞穴鱼能够在缺乏营养的、黑暗的、封闭的水体里存活下来?目前,国际上有学者研究发现,某些洞穴鱼因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而能够长期耐受饥饿,但这种突变发生在人体则导致严重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如果能进一步弄清相关机制或许对未来人类的生存和疾病的治疗有一定启发。</p><p> </p><p> 此外,洞穴鱼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布格局也对研究地质变化有着重大意义。</p><p> </p><p> 中国环境报:小龙虾等外来入侵物种对洞穴生物有哪些危害?如何做好地下暗河的生态保护与入侵物种防治?</p><p> </p><p> 曾之晅:据我们对贵阳金线鲃模式产地的观察,自从2021年小龙虾开始出现在洞穴里,它能完全适应洞穴环境,并呈泛滥趋势。除了竞争食物外,小龙虾可能会直接捕捉洞穴鱼类,特别是一些活动能力较弱的种类或幼小个体。除本身数量不多的贵阳金线鲃外,一些原本数量较多的洞穴高原鳅,在小龙虾出现后的这些年也出现种群数量明显降低的情况。</p><p> </p><p> 生境保护对于保护好贵阳金线鲃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是在所属地下河的流域内,包括上游地表河段避免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垃圾随意丢弃;其次是控制人员进入地下河,避免其打扰洞穴生境安静黑暗的环境,和对洞穴鱼捕捞;第三是入侵物种防治方面,避免有意或无意的引种。</p><p> </p><p> 贵阳金线鲃已遭受到小龙虾入侵,目前只能采取原始的办法,定期对小龙虾进行打捞清理。同时,保护好生态也需要当地群众参与,做好科普宣传,让群众参与到监督工作中。</p><p><br/></p>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