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靖江段首次记录到“孕妈”江豚 |
加入时间:2024-06-07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葛敏 |
|
|
|
|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img src="/static/upload/image/20240607/1717724471167425.jpg" title="1717724471167425.jpg" alt="1.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快看那边,好几头江豚……离我们很近。”近日,受泰州市靖江生态环境局委托,由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组织的长江江豚调查队来靖江市开展春季野外考察,当护渔船行至江阴大桥下游500米处,成群结队的江豚跃出江面,让调查队成员喜出望外。此次,调查队还首次观测记录一头疑似怀孕的江豚。</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特有淡水鲸豚类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江豚的生存状况是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显示器”。2021年开始,靖江牵手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启动马洲岛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其中,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负责靖江段长江江豚调查。</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当天下午1:30,调查队护渔船行至长江牧城公园到罗家港段,调查队员发现两头江豚钻出水面换气,露了个头就再不见踪影。一个多小时内,江豚似乎在和调查队员玩捉迷藏,始终不肯露面,调查队员遂准备返程。</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那,江豚又出现了。”下午2:50,调查队返回途经江阴大桥下游500米处,突然发现江豚踪影,调查队领队、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副院长汪正飞兴奋地举起相机拍摄。调查队一路追踪江豚的踪迹到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附近,半个多小时内,共发现了江豚出水呼吸四十多次,其中,还捕捉到5头江豚同时跃出江面的宝贵镜头。这期间,两头江豚还游到护渔船附近5米左右,让调查队员近距离大饱眼福。</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头江豚从体型看似乎是怀孕了。”在回看照片时,汪正飞突然有了惊奇的发现。汪正飞介绍,春季一般是江豚繁殖的高峰期,照片上的江豚肚子明显比普通的大出许多,初步判断应该是怀孕的江豚。这是调查队首次在长江靖江段发现怀孕的江豚。此次在江阴大桥附近,调查队共观测到至少6头江豚。</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据统计,通过持续4年72次的连续观测,调查团队对长江靖江段江豚族群的分布范围、生活习性以及生活规律更加了解。长江靖江段稳定栖息着两个长江江豚族群,种群数量约40头。一个族群主要分布在江阴大桥和牧城公园江段,另一个族群主要分布在新桥夹港江段。长江江豚栖息水域所在岸线,全部位于靖江不开发区的自然岸线范围内。调查队还观测到3个长江江豚识别个体,并给它们编号“TJ-1、TJ-2、TJ-3”,简称靖江1号、靖江2号、靖江3号。</p><p><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江豚观测成果,反映出长江大保护特别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以来,长江靖江段生态环境逐年向好、鱼类资源明显提升。”泰州市靖江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一局副局长陈伟介绍,靖江将持续开展长江靖江江豚专项监测,深入了解长江靖江段江豚种群状况,研究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对长江靖江段的长江江豚种群的影响,通过沿江区域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举措,更好地开展对该江段长江江豚的保护。</p><p><br/></p>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