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采取多种举措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入时间:2023-08-25  来源:本站  作者:jyzxq
 
  丘陵蜿蜒、拥山揽水,钱塘江支流新安江自其境内穿流而过——这里是浙江省建德市。水孕万物,建德不仅是人类的舒适家园,也成为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地。古时就有天然楠木群落在这里生根,如今,中华水韭、堇叶紫金牛、白颈长尾雉等珍稀动植物均在此现身。
  
  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优势,建德市组织专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物多样性全域网格化调查工作,在摸清生物本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家级观测站、建立濒危物种培育基地、加大对非法捕猎行为的查处力度等,强化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提升公众认知度、参与度,共同助力濒危物种“脱濒”。
  
  调查刷新市域物种新记录近千种

  
  雨后的早晨,建德市寿昌林场还沉浸在一片湿漉漉的气息中。楠木,是这座林场的关键词。这里有近千亩天然楠木林,亦是亚洲最大的天然楠木群落。
  
  一块石碑树立在通往楠木林的小道入口处,碑上刻着“永禁苞芦碑记”。公园讲解员潘金水告诉记者,苞芦在这篇碑文中特指玉米一类的山地杂粮。清朝后期,绿荷塘地区天然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天然楠木群落,但因当地居民过度开垦,砍伐楠木种植杂粮,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清朝道光十五年间,当地知府竖立了这块碑,禁止居民伐木种地,这才有了今天郁郁葱葱的千亩楠木林。而这也是当地发现的有关保护水土和森林植被的最早碑记。
  
  如今,绿荷塘楠木林已成为国家林木良种基地母树林。除了天然楠木群落,林场内另有8000余亩后期种植的楠木。经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林场的刨花楠、紫楠种子为省级良种,可满足全省对两树种的种子需求。经过几年的引进培育,浙江楠、桢楠、闽楠等品种也在此安家落户,丰富的树种构成了一座“楠木王国”。
  
  建德市不仅有楠木。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期间,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所)开展建德市全域生物多样性网格化调查,共记录生物物种4187种,刷新市域物种新记录近千种。调查中,还频繁记录到生态向好指示物种。
  
  “快看,前面有两根漂亮的鸟类羽毛!”今年2月中旬,南京所调查组一行3人,前往寿昌林场绿荷塘林区开展调查时,惊喜地发现了两根羽毛。调查人员韦俊宇介绍,羽毛长十多厘米,白、棕、黑3色相间,初步判断应为大型雉类的尾羽,且看起来刚脱落不久,说明不久前有野生鸟类在此活动。
  
  后经专家鉴定,这两根羽毛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的外侧尾羽。白颈长尾雉是我国特有鸟种,“颜值”较高。但此鸟生性胆怯而机警,通常分布在隐秘的森林、地形复杂的崎岖山地和山谷间,且活动时很少鸣叫,所以极难被目击。
  
  除白颈长尾雉,本次调查还发现了中华穿山甲和黑麂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国瘰螈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这项调查完善了建德市的生物‘家谱’,也为当地分析生物多样性变化因素、评估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受威胁状况提供了基础。”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队专职副队长琚志华说。
  
  多措并举助力“脱濒”
  
  摸清“家底”之后,如何守住“家底”?
  
  建德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一方面,聚焦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中,全域推进“五水共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努力做好“水”文章,守护生灵万物的生命之源;另一方面,通过原生态环境保护、种质资源动态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巡护等措施,帮助严重濒危物种群落“脱濒”。
  
  以堇叶紫金牛为例,科研人员在绿荷塘林区发现了这一极小濒危物种。为确保其不至于灭绝,林区在上级部门和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实施了堇叶紫金牛保护和繁育项目。每年对其实施种群调查与监测,并建立植株档案,划定保护小区,减少堇叶紫金牛与其他植物的生存竞争,同时清理森林凋落物,以保证种子着土,实现自然增长、繁育。林区还为其建立了繁育温室设施,利用相对恒温恒湿的环境,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通过改善生境和人工繁育,林区的堇叶紫金牛由野生的480株增长到5000余株,面积达100余亩,摆脱了“最小可存活”状态,也为最终脱离濒危状态打下基础。
  
  不过,“脱濒”终归是一条漫长的路,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公众的理解与配合。对此,建德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建德市以境内近30种具有典型特色的野生动植物为原型,采用简笔插画的风格创意,形成一套具有生物多样性特色的文化符号,并据此开发出一套文创IP。
  
  同时,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以白鹇和中华鬣羚两种保护动物为原型,设计建德市生物多样性调查人员的卡通形象,并制作成动漫宣传短片,在人员密集场所循环播放,希望拉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公众的距离,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此外,依托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建德市还在寿昌林场打造了集展示、科普、教育、研学、旅游于一体的“绿影仙谷”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将自然搬进课堂,让科普面向大众。在此,参观者既可身临其境,感悟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又能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提升保护的自觉性。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