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俭是美德 “伪节俭”会伤害孩子 |
加入时间:2025-07-16 来源:现代家长 作者:张权 |
|
|
|
|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从小懂得节约不浪费是正确的,但是脱离现实的“伪节俭”确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杜绝“伪节俭”现象,尽量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一般来说,家长的“伪节俭”表现有三种——
1.明明家境还行,却假装很穷
有些家长不想让孩子乱买东西,当孩子想买某个喜欢的东西时,家长总说:“咱家没钱,不能买,快走!”
如果家境还行,家长却对孩子一味哭穷,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做事情缺乏信心、缩手缩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容易附和他人,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同时,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即便遭遇霸凌或被人欺负也不敢吭声。
2.为省钱,去占别人的便宜
我见过很多所谓的“聪明”孩子,自己不买东西,等别人买完后去“蹭”各种好处。孩子出现这种爱占小便宜的情况,和家长的教育有直接关系。
比如,乘坐交通工具,孩子的身高不超过1.2米不收费。有些家长为省钱,测量身高时,让个子已经超过1.2米的孩子微蹲或低头。这种做法等于在教孩子如何去占便宜,孩子一旦养成事事都想占便宜的心理,就会习惯性地通过弄虚作假让自己受到优待。
表面上省了小钱,实际上埋下大隐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因为爱占小便宜而跌大跟斗。不该节省的不节省,不该浪费的不浪费,诚实守信,重视规则,才是家长应该教给孩子的道理。
3.一味阻止孩子花钱
有些家长因为自己从前受过穷,有点钱就想存着,这种单一的思想让他特别害怕孩子消费,不管金额多少都一味阻止。
家长一味阻止孩子消费,会造成两种后果:一是孩子长大后抠抠搜搜,无法享受生活的美好;二是孩子长大后缺乏足够的金钱意识,无规划地花钱,寅吃卯粮。
不管前一种后果还是后一种后果,都是孩子缺乏财商的表现。财商要从小培养,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就可以视具体情况每周或每月给孩子相应的零花钱,教他用理性的态度使用零花钱。
如果家长一味哭穷、限制孩子消费,甚至为了省自己的钱而占别人的便宜,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
家长这么做,本意是好的,是为了让孩子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但“伪节俭”的做法却是矫枉过正。
家长矫枉过正的做法,会让孩子的童年过于匮乏。轻则让孩子自卑,重则让孩子心理扭曲。孩子长大能挣钱或能自由支配金钱时,会因小时候欲望被过度压抑或被金钱过度伤害而产生报复心理,肆意妄为地花钱或者不择手段地捞钱,反而违背了家长想让孩子勤俭节约的初衷。到那时,家长后悔就晚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定要传承,但在传承的过程中,要注意节俭的度和教育方法。
家长要为孩子做好表率,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合理消费,该省则省、当花则花,在金钱面前进退有度、不卑不亢。同时要告诉孩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储蓄是必要的,因为人生有起有伏,要为将来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家长要教孩子正确的消费理念,教给孩子管理金钱的方法,并让他有机会实践。这样,孩子消费时才会量入为出,不会被金钱迷惑,真正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沦为金钱的奴隶。唯有如此,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孩子才会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