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武则天无字碑盖亭” 厘清三问才能盖“棺”论定
加入时间:2025-06-27  来源:大象新闻  作者:邱延波
 

武则天无字碑“加盖”:厘清三问才能盖“棺”论定

  文物是历史的留言板,保护是给未来的书信。
  
  武则天的无字碑,屹立乾陵千余年,以沉默诉说一代女皇的传奇。如今,这块“无字”的丰碑却因头顶多了一座亭子,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现实版的“给长城贴瓷砖”,纯属“画蛇添足”;还有人质疑“钱花得值不值”。甚至有人拿河北沧州铁狮子来当反面教材:以保护文物为名,给铁狮子搭建砖亭,导致水汽凝结加速锈蚀,引发结构损伤。网友调侃:这次给无字碑盖亭,会不会遭遇铁狮子一样的命运,盖亭变成了盖棺。
  
  对于网友的质疑,乾陵管理处回应称,这不是简单“盖个亭子”,而是总造价559万元的综合保护项目,旨在全面守护无字碑。可这番“好意”却似乎没被买账,争议背后,到底是保护初衷出了岔子,还是公众误解了“良苦用心”?只有厘清三个问题,才能给这件事盖“棺”论定。

  
(无字碑“加盖”前,图源网络)
  
  一、盖亭有没有尊重历史?
  
  历史上,无字碑还真有过亭子。
  
  199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证实,无字碑曾有内外两层碑亭:外层是唐代原构,面阔三间,气派恢宏;内层是金代风格,空间狭小,带着修补痕迹。
  
  史料记载,金代宗室撒离喝曾在天会年间驻军乾陵,见陵园破败,主持修复,碑亭很可能是其成果。这位少数民族官员尊重唐代规制,修得低调又实用,千年后考古学家都点赞。
  
  反观今天的亭子,设计却有点“网红风”。网传照片显示,亭子造型现代,颜色鲜艳,跟乾陵的肃穆氛围不搭。
  
  如果保护是为了向历史致敬,为啥不参考唐代或金代的碑亭形制?至少得有点“复古范儿”吧!
  
  保护文物,不能只图加个盖儿,得带着对历史的敬畏。新亭子有没有尊重唐代的规制?有没有征询过历史建筑学家的意见?
  
  二、新亭子贵不贵?
  
  559万元的“天价”亭子引发质疑,保护文物的初衷需透明账本和科学依据支撑。
  
  无字碑新亭子一亮相,网友的第一反应是“559万就盖个这?”
  
  乾陵管理处澄清,这笔钱不仅用于建亭,还包括述圣纪碑、无字碑的保护设施及周边环境整治。可问题来了:559万具体怎么花的?亭子占多少比例?保护措施的科学依据是啥?这些细节没公开,网友自然不买账。毕竟,纳税人的钱花在文物上,每一分都得经得起推敲。
  
  有网友认为,无字碑的独特魅力在于“无字”,以天地为幕,承载武则天“功过留后人评”的豁达。新亭子却像给碑“戴了顶帽子”,框住了苍茫意境。这亭子像给古董加了个塑料框,违和感拉满。
  
  保护文物,钱多钱少不是重点,关键得花得明白、用得科学。559万不能是“糊涂账”,管理部门得拿出详细预算和保护方案,让公众心服口服。否则,初衷再好,也容易被误解成“劳民伤财”。
  
(无字碑“加盖”后,图源网络)

  
  三、会不会好心办了坏事?
  
  文物保护需遵循最小干预和可逆性原则,盲目“加盖”可能好心办坏事。
  
  乾陵管理处说,建亭是为了防风吹雨淋,初衷没毛病。可文物保护不是盖房子那么简单,微环境的变化可能带来大麻烦。历史上,“保护翻车”的案例不少。除了沧州铁狮子的反面教材,还有不少庙宇内碑体被加设玻璃罩,反而因潮气聚集加速风化。有专家就指出,武当山十二座御碑亭,被加设琉璃顶,看似“保护”,实则改变了建筑原有的比例、色彩与光影效果,造成不可逆的风貌破坏。
  
  无字碑屹立千年,风吹雨打都没倒,说明它的材质和环境已形成微妙平衡。新亭子改变了湿度、气流,会不会让碑体开裂?有没有做过风洞实验、湿度监测?官方回应没提这些,网友自然质疑这亭子的效果。
  
  保护文物,不是给历史加滤镜,而是让它继续“呼吸”。管理部门得拿出科学依据,证明亭子真能防风化、易拆卸,否则“好心”可能变“破坏”。网友的吐槽,其实是对文物保护的更高期待:别让千年无字碑,成了现代“败笔”。
  
  无字碑是武则天的精神符号,也是民族的集体记忆,每一步保护都应经得起历史审视。希望这场争议能成为文物保护的转机,让人们学会用科学守护历史,用透明回应民意。
  
  别忘了,守护无字碑的初心,是让千年后的后人,依然能在这片沉默中听见历史的回响。
  
  大象新闻评论员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第四届国际绿色零碳节
首届山东绿色蔬菜产业博览会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